•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优秀10篇[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7 08:34:01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畜牧兽医是畜牧专业(工作)和兽医专业(工作)的合称,或是一个综合了畜牧和兽医专业(工作)的专业(工作)。这里的10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畜牧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畜牧兽医是畜牧专业(工作)和兽医专业(工作)的合称,或是一个综合了畜牧和兽医专业(工作)的专业(工作)。这里的10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一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构建教学体系过程中力求做到:(1)把培养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2)以畜牧兽医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进行教学的基础,作为设计课程和相关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依据;(3)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学完规定课程之后可以获得国家主管当局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能力和资格证书;(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又为学生自我发展做准备、还为学生将来履行公民职责做准备。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改革中打破“小本科”的学科型教学课程体系,建立起新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即围绕行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尽量地保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就业需要能力而进行课程结构体系的建设。根据市场的需求,淡化兽医与畜牧专业的学科界限、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先进实用的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畜禽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和畜禽良种选育与繁殖技术。

    1.压缩、重组文化基础课。本着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我们压缩了文化基础课的门类及学时数,并对相近课程进行重组。如计算机类课程去掉了“VFP程序设计”,且“计算机基础”课缩减为68学时;英语由原来的三个学期变为两个学期,数学由两个学期压缩为一个学期;化学课程缩减了一半;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把“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组为一门课。这样,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获得较多的课外学习时间。

    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调整。为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我们根据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需要,将专业理论教学时数适当削减,把一些相关课程缩减合并为综合性课程,并将那些应用不多的理论课程内容大幅削减为一些章节或部分,整合到相关课程中。环境卫生课缩减为30学时;增设中兽医课;动物普通病中的产科学抽出与繁殖学、遗传育种学重组;家畜传染病学学时数缩减;动物防疫与检疫与兽医法规合并;家禽生产与猪生产合并。在教学内容上,剔除陈旧和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本专业科学发展最新动态、最新成果等内容,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课程的综合和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我们对原教学计划中的家畜遗传育种学、家畜繁殖学课程开设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从行业上讲,畜禽育种技术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即使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行业也多数从事的是畜禽生产技术、兽医临床技术的工作,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从教学效果上看,原计划重在讲畜禽繁殖与育种理论,但高职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同时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经过分析,我们将两门课程合并,减少了原理和理论的内容,增加操作技术内容,并加入产科学部分内容,开设“动物繁育技术”课程,使教学效果大为改善。根据近年来养殖业中畜禽普通病的发病率相对比流行病、群发病的发病率低的特点,我们对畜禽疾病防治技术方向的课程进行了重新组合。将外科病、内科病和产科病的一部分内容调整为一门“动物普通病”课程,学时数缩减为120学时。随着有机畜牧业日益受到重视,使用中草药防治动物疾病将在行业内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开设了“中兽医基础”课程,并以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兽医临床知识为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宠物养殖数量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宠物保健业人才需求增加,为此我们新开设了“宠物保健与疾病防治”课程,以适应学生择业时的需要。

    3.开设选修课。为体现人文社会科学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为了达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在保证专业理论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如应用写作、实用口才训练、网络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等,使学生适应多种就业渠道,在更大的范围内择业。如“创新能力”课程旨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4.减少总课时。减少总学时数,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自学时间,辅导学生自己阅读课外资料,自行参加校办牧场和周围农户养殖场的生产活动等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充实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技能。

    (二)教材改革与建设

    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新教材内容,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简化理论性过强、删减学科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增添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内容。积极开展教材评价,在教材编排上,尽量与面向21世纪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相统一,突出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原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比例偏低的现象,我们压缩了理论学时,增加了实践和技能操作学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的合理化。目前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数已达到46%。,教学实习与专业实践由7周增至l2周,第六学期2个月的毕业实习延长为6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实行“两个结合”。一是教学与畜牧生产结合。学生的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多数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部分学生还利用假期自发到养殖场、兽医院等单位实习,他们既学习了技术,又为实习单位做了部分工作,在提高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二是生产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我们将毕业生产实习由原来的两个月增加到半年,给学生提供较长时间的与企业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后对专业岗位的不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快速胜任本职工作。在实验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制定畜禽饲养繁育、饲料生产销售、畜禽疾病防治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技能操作要点,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力度;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加以实施,并注意加强指导,保证质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拓展专业技能,向双证书或多证书方向发展,使技能培养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了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把实验室建设成了融教学、科研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提高实验课开出率及实验质量,增加了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和专业兴趣。二是本着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原则,有效运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目前,已建立15个符合实习要求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严把毕业实习关和毕业论文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度重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这是对学生在校三年来学习成果、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的主要环节。系部每年都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和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并聘请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习期间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查阅资料,论文题目大多与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最后,学生还需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这也是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

    (四)将“双证制”纳入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中职 成人在职 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2-02

    中职开设成人在职学历班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各中职所开设的成人在职学历班,基本上是全日制中职教学模式的缩水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基于此,从2008年开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针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从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初步建立了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根据广西农村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牧兽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整个中职成人在职学历班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定为:开发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推动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保障条件、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进;通过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个案探讨,总结出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探索建立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理论框架。

    (一)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通过查阅各种书刊,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筛选与归纳,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广阔思路;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员来源、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需求,找出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对成人在职教育与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对比分析,明确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设定教学的基本目标为:(1)掌握村兽医职业岗位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人在职学员都是在岗的村兽医,其工作多年,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技能操作的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有科学的专业理论作为指导,避免误诊误治,不断提高其诊疗水平;(2)要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能处理农村畜禽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治,减少因畜禽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3)提高成人在职学员的职业资格等级,将村兽医学员现有的初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提高到中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以达到农业部对村兽医技能水平的要求。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对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实基础、强能力”的教学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四个模块。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优化和课程的模块设计,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满足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所在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员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四大模块19门课程(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1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图

    (三)以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村兽医职业岗位要求,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少而精”、满足村兽医学员现岗位能力需求、兼顾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其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要学习有效的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经合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员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将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四)选购和编写适合成人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和岗位工作需要,采取选购、编写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发专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学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便学员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学习的有效性。成人教学过程大都采用自学、解疑、精讲(面授)三个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人在职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村兽医学员不同的文化基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现场病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交流式教学法等,让学员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六)制订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为了提高学员到课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各县设立教学点,各教学点根据学员人数多少分若干个教学班,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分管局长作为教学点负责人,与学校教务科对接。每个教学班按50~60人配一个班主任,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员面授管理工作。面授开课时间由各县根据本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尽量选择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安排集中面授学习。学校根据各教学点的情况,统筹安排各县集中开课时间。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派出教师到教学点上课,各教学点负责人通知并组织好学员按时上课;学员在教学点完成面授教学后,回到工作岗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在工作中完成作业、复习和自主学习。每次面授结束后都对学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教学反馈,促使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面授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注册、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教学日志、考试考核等,严格按照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管理。

    (七)完善学员学科成绩评价制度。由于成人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要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以在两者之间恰当地分配时间、精力,这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出现“工学矛盾”的问题。而成人在职教育面授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员不能按时、按量参加面授,其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的面授时间尽量选择在学员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进行,同时在成绩评定时强调了面授时出勤率占20%,完成作业占20%,职业能力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新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能提高学员面授出勤率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二、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通过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学员、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了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等四个模块,共19门,课程特色明显,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社会效益显著。从2008至今年,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全区各县共设置37个教学点,招收七届共6000余名学员,其中已有四届3200名学员通过考试考核,按时毕业,获得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他们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兽医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能力。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村兽医员的整体素质,对做好广西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改进促使专业教师增加了接触基层、了解生产一线实际的机会。通过“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与学员交流和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并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实现了教学相长。项目组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除供本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使用外,还被全国其他省市同类专业选为培训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四)创新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集成了系列教学管理文件。项目“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集成了适合成人特点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适合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的教材、习题集、技能教程;优化了成人在职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科成绩评价制度;制订并完善了成人在职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等。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成人在职教育教学质量,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同类或其他专业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虹,王屹。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汇编[C].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李凤玲,李二岭等。研究函授教学规律 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三

    专业顶岗(毕业)实习是要使学生在就业前,到养殖及相关企业去,在自己希望的就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习,以全面实际了解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熟悉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为就业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

    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任务与目标

    1、了解养殖及相关企业企业概况。

    2、知道养殖及相关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

    4、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

    5、按照养殖及相关企业要求去做,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6、具备初步的养殖企业管理能力。

    7、结合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等)。

    三、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内容

    1、在各种畜禽养殖技术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各岗位尤其是接待岗位有哪些因素对安全构成威胁,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饲养技术人员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2、在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3、在动物饲料加工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动物饲料加工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饲料加工各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饲料加工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4、在动物性产品检疫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动物性产品检疫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动物性产品检疫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5、在养殖及相关企业的客服、接待、销售、管理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各岗位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某岗位的具体任务,清楚该岗位的关联岗位;与关联岗位如何协调等。

    注: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安排,在上述1个岗位或几个岗位顶岗实习。

    四、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与要求

    (一)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三方管理和双向考核的管理体制。加强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建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管理的机制。

    1、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的协调与管理指导工作;

    2、学校选派责任心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的组织管理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3、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担任技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

    4、选派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纪律和安全监督工作;

    5、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由学院(专业研究室为代表)、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要求

    1、企业对学生要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学生亦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企业指派兼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进行管理;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指派兼职教师协助指导毕业论文。

    3、学生要虚心认真接受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点,积极、主动的完成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经常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每周要写不少于300字的实习周记,实习结束要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总结)。

    4、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给学生出具实习鉴定成绩表和实习工作证明书。

    5、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对符合企业要求,企业与学生双方同意,可正式签定就业协议,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在企业就业。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 篇四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发展,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创新实践能力强以及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动手实践能力、自学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依据河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就高职高专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作初步的探索。

    1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地点偏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等,从而导致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下到基层工作,即便到畜牧生产一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不强,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专业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大大妨碍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急需既懂畜牧业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具备较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2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措施等,二要,突出特色,做好人才规格的定位,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完成满足畜牧业生产实践工作。

    3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培养目标定位的改革

    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畜牧业发展需要,掌握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治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很好地完成养殖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

    3.2 授课方式的改革

    改变先前的以课堂讲授、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要求学生动手查资料,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幻灯片、录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并与案例示范、现场模拟、项目化教学等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消化的效率。

    3.3 专业教师职能的转变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还要把握和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出色的完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

    3.4 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把畜牧业生产实际和工作岗位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应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宠物的疫病防治和训导。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考核标准的需要,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可以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理论成绩包括课堂的考勤、提问、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实践成绩包括实践课的考勤、表现、实践报告和实践课成绩等,课程实践成绩以采用现场操作为主,附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

    4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

    聘请校外教授、专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本专业的优秀教师代表等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目的是:依据企业需求论证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加强和协助院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训练;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学生讲授本专业最新知识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4.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加大了畜牧兽医专业的投入力度,已建成饲料分析检测与电脑配方实验室,模拟企业现场操作规程,能够完成学生实训和考核工作。现已投资建立了周口市动物防疫与检疫中心、兽医院、规模化的现代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等。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省内外多家相关专业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一些条件成熟的畜牧兽医企业签署校外实`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搭建平台。逐步建立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互动”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和第六学期的时间相对集中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饲料的配方、生产、销售,动物的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岗位进行实践,实现学习和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提前职业角色,熟识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还要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适应,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岗位。

    4.3 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畜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本校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和学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各种机会,为本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提供便利,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养殖等相关企业进行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践锻炼。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加强新知识和企业文化的学习,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4.4 实行“4.5+1.5”教学模式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行的是“4.5+1.5”教学模式。前四个学期和到第五个学期的11月中旬,学生参加院内的课堂教学和院内外的实习基地实训,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课程的学习任务。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生参加学院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之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饲料配方与检测、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向,在企业的相对应的岗位进行实训实习,由带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以产学结合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在实训中根据具体要求来完成。

    4.5 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来学院讲授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方法,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引导和支持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科研立项工作。科研立项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理论研究向,转变为生产实践服务,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星。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完善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5):117-119.

    [2]徐小琴,孟婷。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52-54.

    [3]邓华学,张传师。推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7):289-290.

    [4]刘诗柱,毕玉霞,付森。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5-36.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 篇五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38-01

    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畜牧生产国家,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使动物防疫工作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管、执法和政府行为。畜牧业的生产和市场流通都离不开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所以,要想更好地组织畜牧业的生产与盘活畜牧业的市场流通,对畜牧兽医体系的基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基层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家财政拨款不够及时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但是财政拨款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到位。经过相关单位的层层审核,才能发到基层养殖户的手中[1]。基层一般经济条件有限,而构建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需要一笔大的资金,地方政府无法支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有限,财政预算中对畜牧业的投入非常少,所以导致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无法及时建立起来。

    (二)基层对畜牧兽医不重视

    目前基层很多兽医本身并不是专业兽医出身,而是从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转过去的,他们本身并不具备较强的兽医专业知识。由于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老兽医大量退休,而新的兽医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因此导致基层兽医专业人员十分匮乏。特别是乡镇兽医,一个兽医站只有两三个,甚至有的只有一个人。而且大多数是八十年代国家分配过去的大中专毕业生,年纪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热情,这样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受到严重的阻碍[1]。

    (三)基层兽医管理较为混乱

    基层不少兽医工作站,由于兽医人数少,基层单位不太重视兽医工作站的建设工作,所以兽医站管理比较混乱,工作制度不明确,兽医站的工作人员职权不清楚,工作任务不明确。由于基层兽医人数比较少,往往一个兽医身兼数职:动物防疫、注射疫苗、疫情普查、消毒、建立动物防疫档案、耳标佩戴、协助检查等工作[2]。虽然很多兽医防疫站都建立了相关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上级检查,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很多都只是摆设,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

    (四)基层兽医站技术较薄弱

    基层兽医工作站缺乏高学历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目前基层的兽医大多是八九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过去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基本上能满足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畜牧养殖的品种越来越多,防疫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对基层兽医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地政府不重视兽医防疫工作,缺乏对兽医知识技能培训,导致兽医现在的知识和技能远远更不上时展的需求。再加上年轻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导致基层兽医从业者出现断层的现象,缺乏兽医带头人。

    二、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的建设与防控措施

    (一)加大对基层防疫基础设施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动物防疫工作的前提,因此在满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配备、消毒、耳标订购、配套、疫病诊治的前提下,县级财政部门应该拨付专项基金为每一个乡镇配备移动智能识读器并定期随访,这样可以及时将动物耳标配套和注射免疫等信息录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动物产地检疫、运输检疫等提供方便,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信息,及时找到疫病病源,能够快速对疫病进行控制。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基层动物疫病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二)提高基层兽医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建立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兽医以及相关人员必须要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县级动物疫病管理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全县的兽医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该地区常见动物疫病、传播形式、防治措施等内容。同时可以根据季节性的疾病组织兽医进行针对性的疾病,比如春季生猪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爆发流行性猪流感、腹泻等疾病。根据生猪生长的情况,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可以组织兽医进行集体培训。此外兽医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养殖户治疗动物疫病,而应该从源头上控制疫病的产生。这就需要兽医必须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

    (三)建立健全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

    当前我们国家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建立健全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已经迫在眉睫。畜牧产品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也是国家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必须做好畜牧生长工作,保持畜牧产品价格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这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5],因此必须建设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当前主要是我们乡镇的兽医防疫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必须防疫体系的重点应该是在乡镇。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基层防疫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上下级完整机构,不仅包括防疫工作的单位和人员,还包括监督管理机构。保证基层兽医工作人员不要出现尸位素餐的现象,让大家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四)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卫生防控体系

    近年来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养殖户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一些养殖场的动物发生疫病时,养猪户没有相关的经验,导致疫病没有及时控制,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养殖群体。因此基层兽医站要定期走访养殖户,强化养殖户的疫病防治意识,一旦动物发生疫情一定要立即上报给有关部门。其次,要建立基层动物防控紧急机制,做好紧急预案,一旦发生不可控制的疫情,能够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控制,避免疫病进一步传播,影响整个区域的养殖场。最后,要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监察机制,对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定期监督检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畜牧产品是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安全性考虑,基层兽医防疫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才能提高畜牧产业的产值和经济效益,维护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落地人才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我省首先启动了“村村大学生”计划。2003年12月2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黑教联「20043号文件《关于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到2008年,共培养近10000村村大学生(每村至少1名),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教委的具体部署下,经过各培养院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村村大学生”培养牵头学校之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村村大学生”培养期间,共招收四个专业350名来自省内各乡村的学生,按照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也就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 、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和强化。本文就我院“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问题进行阐述。

    一、工学结合“15+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

    针对村村大学生的学制较短,生源基础总体偏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年龄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已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我院知难而进,认真研究和探索,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村村大学生”培养能否立足龙江、面向乡村、服务“三农”,为农村畜牧生产一线培养适用、实用的落地人才,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1.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面向“三农”,培养落地人才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已经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003年,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主辅换位”,2010年以后,畜牧业产值要达到农业经济70%以上。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支撑至关重要。据统计,全省1100个乡镇现有畜牧科技人员4384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仅占1.33%,平均每个乡镇不足0.5人。由此可见,我省乡镇畜牧行业生产第一线极其缺乏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确定“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立足本土,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养殖业的现状,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使学生掌握常规技术外,熟悉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自动化畜牧业的生产技术。

    2.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关键技术环节

    畜牧兽医专业面向比较宽泛,涉及行业的养、繁、防、治、管、加、销等技术环节,涵概了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服务体系,在有限的二年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每个技术都能做到精通,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好特殊与一般、基础与应用、宽泛与突显的关系,增加针对性,淡化或删除繁琐、无应用意义的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学生的意愿,提供若干个专业方向,在实践中加以强化。

    3.体验基层生产环境,强化服务意识

    村村大学生毕业后均回乡工作,在校期间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统一和共识。通过加开必要的与农村工作相关的课程外,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养殖一线工作场景,从事专门专业工作,练达专业技能。假期内安排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农村畜牧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对其学习、工作大有益处。

    二、工学结合“15+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和借鉴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

    “15+5”意为每学期20周的教学进程中,15周为校内教学,其中包含必要的理论、课堂实习、教学实习。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活动或顶岗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在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按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练达必备的专业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专业能力螺旋式递进,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逐渐上升。

    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期间,实行现场技术人员导师制,学生在生产岗位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第一、二学期,学生在畜禽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繁殖育种、饲料加工调制等岗位进行轮换实训;第三、四学期,根据学生的意愿,结合本乡工作特点进行定向培养和顶岗训练,达到胜任岗位工作之目的。

    三、科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围绕“养、繁、防、治、管、加、销”七大要素,打破原学科制教学体系框架,对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专业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体现实用、适用、应用的理念,课程内容删繁就简,及时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

    1.增设部分课程 结合毕业生工作场景的需要,增设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农村发展的现状,把握农村发展动态,具有适应乡村工作环境能力,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

    2.整合部分课程,使之与生产环节相吻合将牛羊饲养管理技术、猪饲养管理技术、鸡饲养管理技术、动物内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动物外产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动物传染病防制技术、动物寄生虫病防制技术等7门课整合为牛羊生产、猪生产、禽生产三门课;将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整合为兽医基础;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整合为应用化学。整合后的课程更具有岗位针对性,内容设置与生产一线关键技术和环节相融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

    3.教学组织灵活多样根据畜禽生产周期,结合行业生产特点,依照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有些内容和课程可先讲后练,亦可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结合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其它课程与之相匹配、有机穿插教学,达到时间、空间多维利用,信度、效度相统一。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1.以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构建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室与校内生产基地相结合、基地与行业企业相融合。

    2.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始终。学生入校后即接触专业生产实际,营造专业学习氛围,达到早实践、多实践,整个学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目的。

    3.遵循从简到繁、从专项到综合的原则,与畜禽生产周期和主要环节密切结合安排教学,通过紧密结合实际的螺旋式周期循环,使学生掌握综合专业技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积极与省内、外行业生产企业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实行双证制,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认定有机融合。在毕业前,按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每名同学毕业前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都能获得高级动物疾病防治员、高级家畜饲养工、高级家禽饲养工、高级畜禽繁殖工等2个以上畜牧兽医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五、特色及效果

    1.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现在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新的经济生长点。借鉴以往的办学经验,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畜牧兽医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全新设计。

    2.以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及畜牧兽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养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3.调整课程设置,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即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片面加强单项实习向畜牧兽医生产综合应用转化,基层畜牧业生产定位由分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化。

    5.根据培养模式的要求,认真编写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村村大学生”实用教材、教学讲义,形成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

    6.注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每门主干专业课制作CAI课件,专业核心课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创建试题库、技能考核方案,教学资源库丰富完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选用专业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及省内外生产企业等教学场景,融“教、学、做”为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接轨。

    7.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科学,运行良好,各教学环节严谨,实施得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了预定培养目标,得到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认可。目前已有近200名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这些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强,现场工作适应快,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在本土畜牧业发展建设中做到了“技术能指导、生产能示范、致富能带头”,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杨树国 李春霞 董继学等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2006.1

    [2] 李庆章 于广建 梁云福 林洪金 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 2007.7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范文 篇七

    关键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3-02

    实验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实验教学,在畜牧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今在畜牧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立上,未能充分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实验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实验内容,使其既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又能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已经成为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地位、作用及其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30%,新世纪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会超过50%。

    进入21世纪,社会对高等农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专业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特点不突出,等等。此外,国外兽医教育的不断发展,也给国内畜牧兽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招生规棋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发生机率的加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动物、宠物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等则相对滞后。为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适应生命科学、人类健康、环境生态、社会发展和对畜牧兽医事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也已经刻不容缓。

    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分析国外和我国建国以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21世纪畜牧兽医事业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形成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新方案。按照“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特色目标,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既能从事畜牧兽医业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又能进行动物疫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兽医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新的职能要求,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为扎实的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并能进行免疫预防、诊断、治疗;

    (3)掌握宠物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了解畜牧科学的基础知识;

    (4)了解目前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趋势,掌握有关兽医预防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沟通及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将该专业与全校其它专业的公共裸、畜牧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打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较好掌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又具有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3)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如增加小动物外科学、小动物疾病学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课程。

    (4)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医学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好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是在医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在课堂和实验室培育出来的。因此,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多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临床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能不断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能力。

    三、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方案的特点

    1.创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依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用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该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公共课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结合,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

    2.强化基本理论掌握和实践环节,形成了多环节的培养认识方法

    基于我校多年来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特点,形成了“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及“实践教学+课程实习+教学基地实践+毕业实习”的多环节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体系。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一直坚持在学校动物医院、畜牧科技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并配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和创新课题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利用职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是职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以构建校企互动双蠃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是关键,互动合作平台的构建将提职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每年可定期邀请有关企业的管理专家进校,为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让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对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完善培养方案。

    4.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团体、竞赛、课外科研活动、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给学生作报告等,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如“校风与我”辩论会,“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大赛”等,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意识,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行业,缩短了适应社会的时间。

    总之,畜牧兽医专业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农业推广硕士 学位论文 选题 养殖领域

    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00年学位办批准24所高校开始招收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是具有特定农业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等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我国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随着在职专业硕士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职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在职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和考察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还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学位论文既是学生前期课程学习的成果展现,更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决定性“关口”,因此,要提高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质量,首先应该重视抓好在职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自2000年(2000年―2011年入学学生)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简称我院)参加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共计215人,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研究生学员共计215人,本文基于其学位信息,对其毕业论文的选题、课题类型等进行解析,以期为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1.学位申请者的来源统计

    自2000年以来,我院215名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在职研究生学员中,男学员165人,占总人数的76.74%;女学员50人,占总人数的23.26%。由图1可知,学员的来源集中于企业、动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机构、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等四类单位。其中,来自企业的学员108人,占总人数的50.23%;来自动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机构的学员42人,占总人数的19.50%;来自高校的学员39人,占总人数的18.14%;来自相关科研机构的学员27人,占总人数的12.60%。

    从工作岗位来看,学员实际从事工作可分为技术支持、检验检疫、产品及技术推广、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6个方面(见图2)。其中,从事技术支持岗位人员65人,占总人数的30.20%;检验检疫42人,占总人数的19.50%;产品及技术推广41人,占总人数的19.07%;教学人员36人,占总人数的16.74%;科研人员21人,占总人数的9.77%;行政管理人员10人,占总人数的4.65%。

    2.学位申请者的专业背景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215名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在职研究生学员其本科(专科同等学力)专业分别为畜牧专业87人,占总人数的40.47%;兽医及畜牧兽医专业80人,占总人数的37.21%;水产及水产养殖专业24人,占总人数的11.16%;生物相关专业9人,占总人数的4.19%;畜牧管理与教育专业8人,占总人数的3.72%;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7人,占总人数的3.26%;水产机械专业1人,占总人数的0.05%。

    3.学位申请者论文选题统计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将该215位学员的毕业论文分为创新性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业工程与项目管理以及调研报告等五类。其中创新性研究型论文约占39.09%,应用研究型论文约占11.77%,技术示范与推广类论文约占18.23%,农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类论文约占10.19%,调研报告类论文约占20.38%(见图3)。

    4.分析及结论

    由统计结果可知,目前我院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69.73%来自于企业及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机构等单位;从事工作岗位则集中于技术、检验检疫以及产品与技术推广方面,此三类工作岗位占样本总数的68.77%。同时,样本学员的专业背景多集中于畜牧、兽医与畜牧兽医、水产与水产养殖等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从学员的来源及专业背景来看,我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显然是符合我国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初衷的。

    另外,从调查样本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目前多数学员学位论文选题过于学术型,偏重于技术理论的研究,对于突出强调实际应用能力,致力于主要为农业产业部门培养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人才的农推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来说,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最初的目标,有悖于农推硕士将来主要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潜在就业前景。因此,农业推广硕士的论文选题首先应以自身专业背景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及所在工作单位现有条件,将选题重点放在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转化与推广应用上,立足于应用性而不是学术研究性,这也是相比于学术型硕士而言,农推硕士所独有的特点。

    二、关于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建议

    在职申请学位人员的工作年限一般都在3年以上,从统计的资料来看,有80%的学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他们大都是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都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选择一个与自己从事的主要专业领域密切相关且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对促进个人和所在工作单位的业务的提高都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不仅是衡量其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还是该学科前沿和热点与农业实践的完美结合。众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性还远不止于此。一份好的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兼具应用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三大基本要素。

    (一)明确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是农业推广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是撰写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它是一条主线,贯穿整个学位论文的科研设计并指导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一个好的选题,自然会给日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若选题不当,常导致研究工作不能如期进行,甚至需要重新选题,事倍功半。因此,选题的科学与否,对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学位论文和可能取得的成果影响很大。

    (二)选题的基本原则

    1.农业推广硕士生应处于主体地位

    农业推广硕士生在学位论文选题中的作用不应体现为“在几个备选方案中如何选择”,而应体现在“如何提出这些备选方案”。因此,作为导师在指导学位论文选题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学习、工作和研究基础,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选题,使其真正得到选题能力的锻炼,深刻体验到选题的复杂性、困难性和重要性。

    当然,导师在学生的论文选题过程中,并非什么也不做,听之任之,而是帮助和引导他们划定选题范围,开阔和矫正研究思路,传授和讲解研究方法,搜集和丰富资料等。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导师的指导、诱导和引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如果一位农业推广硕士生得不到选题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那么也就完全失去了我们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宗旨。

    2.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农业推广硕士生在学位论文选题上,应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把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点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生产发展所需的预研任务作为选题的重点,应用国内外现有的科研成果或现代科技的新理论、新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由于受某些科研条件的制约,农业基层既不可能搞基础研究,又难以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而把先进、实用、成熟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有力措施,是基层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农业推广硕士生的论文选题要以应用型的课题研究和开发为方向,把引进消化、示范推广、二次创新作为重点。

    3.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先进性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没有创新性的科研选题,也就难以写出有价值的学位论文,其科研成果也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对时间和财物来说也是极大的浪费。创新是在前人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继承前人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成果,就谈不上创新,也就无先进可言。坚持选题的创新性原则,首先,要弄清楚此课题已取得的进展,明确科研的起点;其次,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选题的创新性来源于:(1)所选课题是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2)以往虽有人对某一课题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试验依据及新的理论,促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补充或修正;(3)外地已有研究,但尚需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探索;(4)将别人已完成、已发表但尚未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己的应用和设计,促使成果的实用化,并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

    农业推广硕士生所选的学位论文课题应当具备一定的研究难度及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课题在内容上、题材上完全适合作为论文课题的较少。有些生产实际课题比较偏重解决具体生产问题,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不够;而有的生产实际课题工作量太大、周期较长。因此,农业推广硕士生的论文课题既要立足于生产实际课题,又不能局限于生产实际课题,应根据生产实际课题的具体情况,通过扩展或精选课题内容的方式,使之适合于作为论文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国瑜。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1-32.

    [2]李树超,陈东杰。提高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7):212-213+158.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九

    (一)招生途径受限

    近年来,各省市设置的中职升高职的途径不少:有中职毕业生参加统一高考,有各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面向中职等毕业生的对口招生考试(三校生考试),有中专生参加高等自学考试,有院校合作“3+2”“2+3”衔接培养等。但目前各高职院校生源主体仍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导致中职毕业生升学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前三种升学途径主要采取对口考试方式,复制普通高考等学历教育考试模式,中职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一般学习基础差,对笔试考试有一种天然畏惧感;[2]二是院校合作“3+2”“2+3”衔接培养,多数合作院校招生时限制了必须完成五年学程等要求,甚至部分“2+3”衔接里中职的“2”变为基础课2年,学生感觉约束多、学程不灵活,动力不足,尤其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条件有限,对不灵活的长学制忧虑多。

    (二)培养定位不清晰

    中职和高职培养目标区分不明显。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对应“养、繁、治”三个岗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同样以“养、繁、治”三个岗位为重点,中职、高职院校制定培养目标缺乏协调统一,部分衔接办学中职阶段成为“基础课”阶段,或高职阶段高层次性体现不足,吸引力不强。(三)课程体系衔接度不够中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不衔接,必然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的雷同、重复等现象。另对中、高职培养特点掌握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例如技能要求高、理论素养要求一般的专业课程没有开设在中职阶段;技能要求一般,理论素养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没有开设在高职阶段。[3]

    二、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服务于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主旨,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重点专业为依托,利用阿勒泰地区充足的少数民族初中生源,探索与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专业“3+2”分段实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强化专业内涵的有机衔接,搭建人才系统培养的“立交桥”,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一)改革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

    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负责宣传。招录学生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年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择优录取,并按要求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办理录取手续。毕业时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学生实行学籍“双注册”制度。[4]新生报到后,按程序进行高职学籍预注册,并同步按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及管理;学生转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时,按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及管理。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不能转专业,不能中途转学。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行3学年中职和2学年高职分段制培养模式。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3+2”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提出办学规划和专业招生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指导、组织专业和课程建设等,会同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组织实施。前3学年教育由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负责,后2学年教育由新疆《山草香·www.shancaoxiang.com》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直接升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文凭。学生在完成前3学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课程,因特殊情况自愿放弃升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由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

    (二)基于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段设计

    中职与高职“校校”衔接培养,时间长、跨度大,如何保证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层进而不重复;如何保证学生三年中职毕业可以选择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如何保证中职阶段完成后学生具备就业能力;面对畜牧兽医类专业少数民族生源多的情况,如何衔接好培养;课题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段设计,解决以上三个衔接中存在的首要问题。1.分清就业岗位层次课题将五年衔接畜牧兽医专业的工作岗位划分为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两类。初始岗位:兽医门诊助理兽医师、化验员;畜牧兽医部门技术指导人员、养殖场技术员;兽药厂、饲料厂营销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等。发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发展岗位包括:兽医门诊主治医师、化验师、动物医院管理;动物养殖场技术场长、场长,兽药厂或饲料厂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公司总经理,畜牧兽医服务管理员等岗位。2.分清培养目标与规格层次课题组根据中职和高职阶段能力需求,分阶段设置培养目标与能力。中职教育阶段“3”,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畜禽养殖职业素质,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繁殖知识与技能、饲料配合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畜禽饲养和繁殖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日常可预见性工作;在特定情况下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高职教育阶段“2”,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动物疾病防治职业素质,掌握畜禽疾病临床诊断和防治技术,能熟练运用疾病防治知识与技术技能完成较为复杂工作;能独立处理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同时以畜禽养殖类拓展实践课程,强化养殖生产管理能力培养。3.分清职业资格要求层次在中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中级畜禽饲养工、中级家畜繁殖工等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达标;同时通过自治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在高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高级兽医防治员、高级动物防疫员等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学生可同时获取高职饲养工资格证书;少数民族学生取得MSK三级B证书;同时获取新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三)基于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课题根据现代畜牧业生产和中高职教育规律,在总结以往与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办学“中高职一体,工学结合‘两段式’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专业按照中高职衔接,“工学交替,理论跟进,岗位教育,定向培养”的设计思路,对原有的“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构,设计了专业“两段六环节,三岗四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实现学生养殖基础能力、养殖综合能力、疫病防治基础能力、疫病防治综合能力四层次递进;通过在饲养、繁育、兽医三个职业岗位,养殖场、兽医站、宠物门诊、饲料厂四个领域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和顶岗实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两段六环节,三岗四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中职阶段,3年,1-6学期。第一至第三学期学生以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夯实专业基础为主要内容在校学习,参加专业基础单项技能训练;第四至第五学期学生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集中一定的时间在校内实训场参加生产实习,熟悉专业生产,掌握养殖基础能力;第六学期学生全部时间深入到养殖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将学生培养方向分为牛、羊、猪、鸡、马五个方向(少数民族学生牛、羊、鸡、马四个方向)和兽医、育种两大岗位,在学校和企业派出的“双导师”指导下,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入养殖企业,参加具体的畜禽饲养等一线岗位实践,掌握养殖综合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高职阶段,2年,7-10学期。第七、八学期开展动物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参加校内实训室(场)生产性见习,掌握疫病防治基础能力;第期是一个长达近半年(一个畜牧生产循环的最少时间)的大学期,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以兽医岗位为主协岗锻炼,重点在专兼职教师指导下一边完成畜禽疾病防治岗位综合技术学习,一边让学生习得技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疫病防治综合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在养殖岗位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学院与企业派出“双导师”对学生开展养殖课程理论和实践指导,提升中职阶段形成的养殖综合能力。第十学期学生定向养殖场、兽医站、宠物门诊、饲料厂四个领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上岗,进行兽医、养殖、育种三大岗位顶岗锻炼,在由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班主任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三导师”指导下独立承担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实行绩效评价,从而完成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中高职接替,全学程五年,从素质教育到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实现校内校外工学交替,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中高职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实践教学不断线,职业素质养成与岗位能力稳步提升。

    (四)基于专业中职与高职不同培养层次,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中高职教育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体现贯通一体化设计理念,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完善配套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交叉。1.根据民汉语言学生培养需要的组合式课程针对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教育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体现贯通一体化设计理念,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完善配套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交叉,并根据民汉语言学生培养需要,对专业汉语、实用英语、养马、养猪等课程采用组合式灵活设置。2.根据中高职培养环境构建的三级实践体系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养殖技术和防治病能力。因此,本专业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平行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级,随课程进行的实训课和教学实习,主要开展单项技能训练;第二级,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生产实习,主要开展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第三级,在顶岗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与预就业见习,主要开展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三级能力递进、逐步复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三级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对新疆主要家畜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进行系统训练,突出阿勒泰地区畜牧生产特点,以便达到学生毕业后可以“零距离”直接进行岗位工作的教学目标。

    (五)基于生源特点构建了五年学生素质教育设计

    针对“3+2”初中起点生源综合素质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大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教育。针对区域特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社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和科技类社团(协会)活动;坚持支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奶牛、肉鸡养殖创业基地实践;此外,学生参加国家或省部级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的表彰和奖励,或在校内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成绩突出的,经认定,给予一定学分,提前毕业。(六)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1.建立师资“三交流”机制一是师资建设方法、措施交流。两校共同开展“教师个人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共同落实“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共同开展“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共同开展“集体备课”等,并定期开展师资建设方法、措施交流,每年至少一次;二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两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和校企骨干教师定期交流,至少保证每学期1次,通过交流共同把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共同研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交流。通过互派支教教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派出高水平专业教师为主,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以派出汉哈双通教师为主),共同出资组织专业和课程职教培训等措施,加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交流。2.实训条件共享本着两校优势互补,围绕中高职衔接“3+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共享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形成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格局。3.提升合作层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的理事长单位,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是新疆第一产业职业教育园区成员单位。依托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平台,在阿勒泰建立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在基地大平台上两校共同深化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

    三、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1.通过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区域产业发展储备了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前,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2011年毕业生351人,2012年167人,经调研学生中希望继续开展高职学习的人数比例达80%以上。但通过“直通车”入学升学的仅1人。通过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013、2014年招收畜牧兽医专业“3+2”高职学生87名,拓宽人才成长途径,畅通了中职学生继续升学提升就业层次的通道,为阿勒泰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储备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专业整体性系统化设计,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范例通过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的两年多实践,课题组以畜牧兽医专业为载体,以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先后又与奇台中等职业学校、阜康中等职业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签订“校校”衔接培养协议、共同申报五年衔接专业、联合开展学生培养。覆盖中高职学校多,受益学生面广,中职和高职院校系统化设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势互补衔接培养的实施效果明显,为学院其它专业和其他中高职学校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了范例。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 篇十

    [关键词] 畜牧兽医 防疫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65-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革,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畜牧业运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兽医服务领域逐渐变小,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障碍,影响了畜牧兽医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我国畜牧兽医站的综合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养殖不断增加,散养户逐渐减少,传统的养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规模养殖户面前,畜牧兽医人员受到自身服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制约,无法更好地满足规模养殖的需求。再加上规模养殖一般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我国畜牧人员的业务收入大幅度降低。另外,大部分员工来自系统内部的员工,这些员工的业务知识不牢固,无法有效满足新科学技术的需求。并且我国兽医人员很少有机会学习,监管不到位,在服务群众以及纪律性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2.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转变与职能发生矛盾

    上个世纪开始,我国畜牧兽医兽医站进行了全面改革,由传统的集体组织转化成为事业单位,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工作中心仍然是畜禽防疫检疫及兽医卫生工作、随着《动物防疫法》等相关制度的出台,导致我国畜牧兽医的职能与收费转变发生矛盾。

    3.考核机制与观念落后

    我国畜牧兽医队伍的组成比较特殊、比较复杂,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各项事务的开展过程中,部分畜牧兽医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无法摆布好关系。在畜牧兽医人员考核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经济指标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无法有效调动兽医人员的服务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我国畜牧兽医工作的主要解决对策

    1.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

    首先,进一步明晰新形势下我国畜牧兽医服务队伍的具体职责,进一步解决其职责混乱的现状,进而实现服务性职能与公益性职能的分离。加强监督体系与防疫体系的建设力度,实现防疫监督工作的标准化与专业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防疫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建立现代化的防疫监督系统,加强财政供给以及专业人员分配工作。有效解决专业职能分工不清、工作人员不足的工作现状,将我国村级防疫员工作经费落到到实处,进一步调动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加强我国牧业推广技术的建设力度,强化落实我国序幕技术的推广工作。每个乡镇应配备1-3名工作人员,承担起畜禽品种选择、引进畜牧新技术、积极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进而全面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落实,整体提高畜牧业效益。

    再次,在整体上抓好防疫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做好我国畜禽防疫任务,是有效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我国防疫队伍的建设力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诊疗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防疫监督人员整体纳入到整体防疫团队中去,责任到人、分片包干。政府部门将防疫经费正式纳入预算流程,结合防疫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工作量进行下拨。将防疫经费真正用到疫苗购入、防疫器械、工作人员补贴等行动中去,促进畜禽防疫队伍的常态化与程序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的服务质量。

    2.积极打造专业的畜牧兽医工作队伍

    从整体上强化畜牧兽医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力度,积极为畜牧兽医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加强在职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力度,并积极引进相关专家开展技术研讨会、座谈会,全面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彻底解决我国畜牧兽医薪资待遇问题,从多方面努力,加强政府财政补贴,更好地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与此同时,积极引入高校优秀毕业生,通过完善的薪资制度与考核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畜牧兽医团队积极注入新鲜血液,预防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加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环境的改善,为工作人员积极营造舒适、健康的氛为。全面加强畜牧兽医团队的继续教育力度,加强科技项目的推广,并以此为手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加强我国畜牧兽医团队的社会监督力度,通过养殖户、广大群众的评议方式,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自律意识,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更好的做好畜牧兽医服务工作。

    3.转变我国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观念

    通过教育、宣传与指导的方式,尽快转变我国畜牧兽医团队的服务观念,尽快从散养户的服务转向“规模化养殖为主,散养服务为辅”的服务观念。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是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将我国服务观念转向规模养殖方向中来。并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从传统的被动进行技术指导、引种、销售等工作,积极转向综合为主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发挥畜牧兽医系统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设备力量,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加强畜牧业服务的产前、产后等综合,进一步提高我国畜牧兽医队伍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积极打畜牧兽医工作队伍,转变我国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观念,论述了我国畜牧兽医工作的完善对策,希望有效推动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报。2009(19).

    [2]马光选。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的检视与反思[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9(0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10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优秀1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