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数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 教案模板 ]

    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2024-02-29 18:01:2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1】

    1、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课一开始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给图形分类,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的发现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教授新课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新知这一大块,又精心的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学生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2、合理引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进程中的苦与乐。

    3、利用多媒体优势,把抽象知识直观化。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课件在数学课中创设情景,可以营造出欢快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直观形象的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画法【WWW.SHANCAOXIANG.COM】,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

    在教学环节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样把握整个教学环节和有限课时的冲突,有没有更合理的环节设计……

    【2】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三、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认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本课中,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当学生初识角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制活动角的学具、三角板等。

    设计思路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贯穿始终的问题情景,运用设疑、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师:这节课,老师从图形王国带来了4个图形朋友,瞧,他们是谁?(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 师:三角形有三条边,如果把三角形的一条边擦掉,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指名学生回答)

    3、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小朋友们预习的真仔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图形王国,认识新朋友——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后,是一个什么图形?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阀门,达到了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 引导探究

    1、初步感知角。

    (1) 师:这些角可喜欢玩捉迷藏了,它们到底躲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比比看谁找得多?

    (2)师生群动,找寻教室里的角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

    (3)小组汇报:我们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角?

    (4)师:其实,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快来看 (课件出示),找一找剪刀、可乐瓶、水管上哪儿有角?

    (5)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表面上的角,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长什么样?(学生互相交流,选派组长汇报。)

    生:角都是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小结:这个尖尖的地方数学里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6) 摸一摸

    师:拿出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用自己小手摸一摸,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1)学生摸角

    (2)汇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把学生对角的认识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判断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特点,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是不是能用刚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要求学生判断所出示的图形是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在认识角的基础上,及时巩固练习辨别角,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3、画角

    (1)学生自由画角,师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方法一、先画边,再画顶点。方法二、先画顶点,再画边。方法三、先画一条边,接着画顶点,最后画另一条边。)

    (3)(课件演示画角方法)

    师:老师请了电脑博士教大家画角,仔细看看吧。注意画角的顺序。(先画顶点再画边)

    (4)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画角。

    (5)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

    (6)课件展示《画角儿歌》,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眼看、手动、心记、脑思、口说去感知角,并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角的几何形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三、小游戏。

    (一)数角。

    (课件展示数角练习)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还会画了角,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玩数角游戏。看谁眼力好。

    (二)做角游戏,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学生拿出做活动角的学具,做一个活动角。

    2、把角的两条边拉一拉,合一合,在玩的过程中,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3、做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对角大小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渐领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比一比哪个角大?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角。

    设计意图:

    (练习由浅到深逐层深入,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五、拓展练习。

    沿着一条直线划去长方形的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3、观察角

    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

    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

    师: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把这三位同学的角放大画在黑板上。选用学生的作品画出锐角、直角、钝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xx个顶点和xx条边。”

    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动角

    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

    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

    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一比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

    (三)画角

    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

    师:好,现在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如何画,然后自己画一个角。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全班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都探索精神,下面请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出示课件画角,之后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板书设计: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怎么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