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数学教学案例,范文,评价体系

    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最新9篇)[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16 12:00:2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数学教学案例相关内容,山草香精心整理了9篇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欢迎查阅与参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数学教学案例相关内容,山草香精心整理了9篇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欢迎查阅与参考。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篇一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千米4千米=()米

    1000克=()千克8千克=()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吨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2.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篇二

    现场:

    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

    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

    第一部分: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你能找到1厘米吗?

    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

    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

    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

    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

    (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

    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2: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感知毫米

    教师先后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用1毫米的视线范围观察四周,找1毫米的物体。

    师(出示1毫米实物标本):在同学们的眼里,有这么多物体和1毫米接近,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

    生1:1毫米呀1毫米,你怎么这么小!

    生2:你可太难比划啦。

    生3:你可真小呀!

    生4:你就像一条小缝。

    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生1:大米。

    生2:缝衣针。

    师:同学们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某一地区降水量的大小就是用“毫米”作单位表示的。其实用“毫米”作单位不仅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长短、粗细等,还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3.测量实践(略)。

    第二部分: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师:同桌合作,用直尺来测量课桌到底有多长?

    (提出合作要求:一个同学用直尺量,另一个同学帮助数。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

    师(小结):可以用15厘米为一段去测量,可以用18厘米为一段去测量,还可以用10厘米为一段去测量。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为了便于推算,规定10厘米长的线段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认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的画法。

    生:……

    3.感知分米

    用手势比划1分米

    师: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放到直尺上量一量是1分米吗?(引导利用直尺上去比划;反复比划1分米,逐步递增1分米的表象)

    找生活中1分米的物体(略)

    4.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拿出软尺,估计有多长?大概几分米?数一数有几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梳理知识,解决问题

    1.完善板书,进行总结

    2.基础性练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完成课本练习题)

    3.拓展性练习:这是四个同学测量纸箱的长度后交流的情景,说说你的想法。

    4.实践性练习:选一样教室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测量,并把测量方法和结果找人交流。

    四、课外延伸,联系生活

    推荐课后任务单(丁丁的数学日记、实物标本、选择实物进行测量、多少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评课

    长度与面积、重量、体积等一样,是用于刻划物体属性的基本尺度之一。小学阶段测量往往是和长度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毫米、分米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所以本节课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揭示“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过程,即厘米和米在“精细”刻划物体的长度时的不足。设计者通过“说话接龙”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谓匠心独运。

    接着,设计者“深入”地通过学生的估测、实测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长一些”、“短一些”,自然而贴切地引出“毫米”的知识,并及时地结合刻度尺,让学生比划、数小格、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等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揭示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同时,设计者又“浅出”地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来引出“分米”的学习,在学生经历认识毫米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画一画的环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了必然的有机联系。这样的处理,不论从教学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地设计,学生的体验是充分的,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教学的实效是明显的。

    从整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深感设计者对“合作探究学习”得心应手的运用。首先合作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主题与任务是明确的;其次,活动的开展在过程性评价与反思中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是关注过程的,也是关注结果的;第三,活动的开展不是放任的,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学生测量的方法、思维的关键点的及时掌控、引导和启发。

    最后,教学设计中充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心设计反思性练习,关注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题目,及时地将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解释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探究性的知识。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篇三

    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任务比较繁重,内容比较杂多。很多教师一堂课上完,都是慢慢的数学公式和题目,师生之间的互动空间也被挤占,教师的形象也变得严肃呆板,数学也变得枯燥乏味了起来。要建立创新的师生关系,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放下身段,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以前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中指出了我书写的一个错误,事后这个学生反而给我道歉,说让老师课堂上尴尬不好意思了。第二节课我就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这名同学,也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和老师交流,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人格培养都是尤其重要的。同时这里引用一个“相机诱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数学教案案例 篇四

    一、什么是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是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数学教学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数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数学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shancaoxiang.com 山草香…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6、灵活性。数学教学案例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

    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案例的格式和基本结构。

    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两种:实录式和条例式。

    实录式即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

    条例式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等部分排列起来。形式可以是一题一例、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教学工作中的一件事等。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一个规范的案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案例要有主题,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案例要交代案例的条件和背景,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等。

    2、情境描述——案例要有情节,有过程,要具体完整,真实感人。

    3、问题讨论——案例要有分析,对提出的问题做科学分析。

    4、诠释与研究。

    五、案例的形式:

    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主要有:片段性案例研究、专题性案例研究、综合性案例研究三种形式。

    六、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

    1、首先要选取活生生的材料。

    2、选取材料后要进行分析。

    3、有了材料,初步做了分析,才可动手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撰写案例的步骤是: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

    ——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七、案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过去时态。不能是现在,更不能是将来时态。

    2、情节要按一定结构。

    3、事实反映要充分,要原原本本,绝对不能杜撰。

    4、必要时要列出采取的决策。

    5、可用表格阐述有关材料。

    6、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

    7、核对有关数据。

    8、可另加附表和附录。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 篇五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篇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篇六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学校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三、教学思维形象化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象一般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掌握。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特点,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涵。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类比、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的主动应用。

    1.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养成用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

    2.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找准数与形的契合点,根据对象的属性,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相互转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数形结合的结合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

    (1)用方程、不等式或函数解决有关几何量的问题;

    (2)用几何图形或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方程或函数的问题;

    (3)解决一些与函数有关的代数、几何综合性问题;

    (4)以图象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篇七

    为了让学生对“10000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更好地掌握,为有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设计的活动有4项。

    (1)让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2)让学生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

    (3)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完成。请一名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4)记忆数位顺序表。

    3、教学列6。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安排以下5项活动。

    (1)出示方块图,让学说一说图中方块的总数。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方块的数量,并试着写出来。

    (3)让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出示读作。

    (4)用填空形式让学生完成这个数的组成。

    (5)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如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什么等。

    (三)巩固练习:

    1、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2)从四千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四十。

    (3)从八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三百。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六千三百八十三千二百一十九二千三百零八

    3、说出下面的各数的组成。

    32596015710043089006

    4、按顺序填空:

    (1).1095、1096、1097、()、()、()、()()。

    (2).5600、5700、5800、()、()、()、()。

    5、填空:

    (1).5319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8005里面有8个()和5个()。

    (3).2500里面有()个百,36个百是()。

    (4).有6个千和5个十4个一组成的数是()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自己在一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以巩固学生写、读1000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为目的,让熟练掌握写读及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篇八

    一例一议“精细化教学”

    科学探究,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领域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举措,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尤其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握每一次机遇,让学生不失时机地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收获,在探究中提高。实践证明,课堂上科学、有效的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精细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篇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教案的编写和优化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不断地学习和观摩优秀的数学教学案例。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数学教学案例观摩活动,在观摩中我感悟颇深,今天我就来分享下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一、通过观摩教学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案例对于教学的重要性。观摩中,展示的数学案例严谨、高效、富有启发性。它们紧扣教学要点,清晰明了地呈现出了数学知识的结构、等价变形和解题技巧,并给出了丰富的习题练习和拓展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增强自信。

    二、观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案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在观摩中,有些同行在教学中运用了课件、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互动答题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学生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乐趣的同时,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更快乐地学习。

    三、另外我也十分受益于观摩中的思路和方法,观摩案例的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路清晰,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她们强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习惯性思维转换,也充分利用了数学课堂活动的“韵律”特点,通过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营造出和谐活力的教学氛围,逐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四、此外,观摩教学活动也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和班级实际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教学活动选择特别详细,并按照教学进程发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思考,并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此外还有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相鼓励,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刺激和鞭策。

    五、最后,通过观摩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怎样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案例观摩中,我深刻认知到教案的编写需要讲究方法,需要在传授必要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通路,引出更深入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自身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服从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漫长的数学教学道路上,让我重温了教育的初心和教育工作中的困难,也让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实践,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教育的前沿走得更远,更好。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的9篇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案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最新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