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写一封信,巴黎圣母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6篇】[ 教案模板 ]

    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2024-05-06 07:04:19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的《就英法联军远征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6篇】,欢迎参考阅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一

    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案例设计者:楚丽霞学科学段: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教学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侵华历史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阅读雨果的相关作品。准备多媒体设备和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应用一、导入新课用课题直接导入简要回顾历史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二、作者简介雨果简介:对学生掌握的内容作适当补充引导介绍作者和他的作品(学生汇报预习作业)展示重要内容和图片三、通读初知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回答问题默读、跳读,提取信息,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 四、具体分析文章第3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雨果铺陈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进行概括归纳 板书  ppt展示    引导学生具体找出表现圆明园瑰丽神奇的句子朗读,品味,感受 分析:与国赞美圆明园的根本原因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教师点拨。归纳五、过渡:由赞美圆明园到谴责英法联军现实和想象的对比思考、分析展示六、具体分析课文第5-10自然段: 朗读5-10自然段文字,感受雨果对圆明园遭受劫掠的愤怒之情 总结、板书找出一些体现作者愤怒之情的句子进行分析,强调繁育手法的运用板书分析“文明”和“野蛮”两个关键词语的丰富涵义思考、讨论板书七、评价雨果,了解雨果:强调其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提出问题归纳总结思考、回答问题ppt展示八、辅助阅读   九、小结文章总结文章深化认识聆听、感受、理解 十、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记录作业 教后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课型:讲学课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六、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2.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第一遍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可能从以下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师生第二遍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

    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历史书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和相关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从几方面说:侵略者的'暴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落后的清政府软弱挨打;新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国人扬眉吐气。)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常识。

    2.有条件的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把握主题: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赞美和谴责的口气。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评价雨果:

    (中国是被掠夺国,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也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时发表他的议论,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因而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和崇敬。)

    (三)、课堂练习:

    1.朗读、识记,积累以下词语:

    琉璃珐琅晨曦瞥见箱箧荡然无存丰功伟绩

    2.指名学生用以下词语造句:

    眼花缭乱丰功伟绩荡然无存

    3.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找出一些例子来。

    (赞誉、文明、野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漂亮。)

    (2)作者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有什么作用?

    (3)雨果在文中对圆明园的大量赞美,有什么作用?

    (4)朗读、识记这句话:“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是何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新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2、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3、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4、预期达到:

    (1)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4、预期达到:

    (1)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2)自主评价。

    (四)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呢?

    2、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考虑读后感的内容。

    3、预期目的: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升华思想情感。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反思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圆明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相关圆明园图片)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法国作家雨果得知圆明园被毁,不无悲痛的说:“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

    为什么圆明园毁灭了,中国就跌得粉碎了呢?今天让我们来解读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看看他是怎么来评价这件事的。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诵读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展示: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一方面表达了对圆明园的____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____之情。)(赞叹、谴责)

    三、合作探究,诵读体悟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世界奇迹”)

    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⑵具体讲园中之物;

    ⑶耗费了巨大劳动;

    ⑷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2、请生诵读,读出作者对圆明园的赞叹之情。

    (圆明园复原图片)

    3、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读。

    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见课本)。

    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4、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对强盗进行了愤怒的谴责,这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胸怀博大。)

    四、拓展延伸,主题深化

    1、“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圆明园毁灭了,中国在地上跌的粉碎!1988年我们建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江泽民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圆明园被毁图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许应铭记这段历史,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应思考: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2、情感渲染,诗歌朗诵:

    那也许是

    一杯苦酒的诉说

    那也许是

    亘古艺术之园的凋落

    但这一切的也许

    都无法抹去

    游人心头沉重的负荷

    那歪扭的石柱

    还有那殿宇的基座

    都在印证

    这里曾被强盗燃过一把

    毁灭人类文明的大火

    遗迹在哭泣

    岁月如穿梭

    圆明园昔日盛况

    无奈成为历史的过客

    今日春风啊

    再也难以激荡起

    福海的潋滟春波

    侵略者的魔爪

    在此留下洗不掉的罪恶

    但愿屈辱的一页

    永远永远翻过

    华夏儿女用双手

    建起强大的中国

    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圆明园虽然毁灭了,但毁灭不了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应该毁灭的是我们身上的劣性。反思历史,躬身前行,让我们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五、作业

    给圆明园遗址管委会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圆明园遗址保护的看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篇六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整体把握文章,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点拨法为次。

    教学媒体:CAI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CAI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背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0月,英法联军在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

    3、圆明园CAI

    三、品味赏析(正课)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个别朗读),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齐读文中第三段:

    雨果是怎样赞美(或评价)圆明园的?(教师提问)

    明确:

    代表性句子有:(CAI演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总结:(CAI演示)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请大家阅读课文(5—10段):(方法:自由讨论)

    ①雨果在信中怎样描写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

    明确:(CAI演示)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②这是雨果对巴特勒上尉参加远征中国的评价,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运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CAI演示)

    明确: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讽刺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全部赞誉”有极其尖刻的嘲讽意味

    4、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能感觉到语句上形成鲜明对比:(方法:点拨法)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反语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尖锐深刻。

    5、在鲜明的对比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他作为法国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方法:自由讨论)

    明确:(CAI演示)

    人类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四)教师总结全文:

    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愤怒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他对被侵略、被侵略者的巨大同情!也体现出他所具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令我们深深感动。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CAI演示)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出发点: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何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你是怎样看待的?

    (3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