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 该书于1864年10月25日首次出版。《地心游记》是作者长篇科幻小说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其中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的同时,展示了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英国作家约拿旦·斯威夫特发表于1726年的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描述了英国医生格列佛航海遇险后的奇遇。他乘的航船遇难后,被居民身高只有6英寸的利立浦特小人国俘获。该国两党之争是由所穿鞋跟的高低引起的。格列佛用尿扑灭了皇后寝宫的大火。他拒绝了皇帝利用他吞并另一小人国的要求,后逃离了此地。再次出海,格列佛被风暴吹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他被教堂般高的巨人当作玩物展览,几经危难后被皇后收买。格列佛向国王所炫耀英国的政治制度,被国王厌恶。3年后,他回到英国。后来,他又随船出海,遭海盗劫持后漂流到几座小海岛。这里的科学院研究的是如何先盖屋顶后打地基等问题。他看到一个飘浮在空中的飞岛,飞岛上住着整天沉思默想的国王、贵族,他们须由别入用吹胀的尿泡拍他们的口、耳、眼才能交谈和看东西。属岛的居民稍有不顺,飞岛便飞至其上空,断其阳光,或以将其压成齑粉相危胁。最后一次,格列佛以船长身份带船出海,途中被叛变的水手放逐到“慧骃国”,那里的统治者是有高度理性的马,而人形的耶胡则是些贪婪、凶残、歹毒的役畜。格列佛被贤马的美德所感化,欲在此永久居住,但遭拒绝。回国后,他看破红尘,终生与马为友。在这部讽刺作品中,斯威夫特尖锐地揭露了富人和穷人的对立和深刻矛盾。借慧骃国的奇闻趣事表明,如果人类让贪欲战胜理智,就会堕落为罪恶的人形动物。作品表达了作家激进的民主倾向。《格列佛游记》首创的寓言体小说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有塞缪尔·勃特勒的《埃瑞璜》、奥尔德斯·赫胥黎的《奇妙的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等仿效之作。《格列佛游记》有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张建的译作及各出版社的多种简写本、改写本。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记形式记述了一名水手由于船只蒙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历险故事。笛福所生活的年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扩张是当时主要财源之一。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是时代的需要,《鲁滨逊漂流记》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精神,成功地塑造了早期资产者和殖民者的形象。与世隔绝的荒岛割断了鲁滨逊与人类文明的一切联系.为了生活,他必须从零做起,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战胜了自然,返回了家乡。作者热烈地歌颂了主人公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只要你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正是新兴资产者所需要的创业精神。最后作者肯定了主人公对荒岛的占有权。作品中表现的殖民主义思想反映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这部小说取材于现实,从正面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位资产者的形象,细节真实生动,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简·爱

简·爱

18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反映了夏洛蒂不幸的童年、少年和苦难的人生遭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民女子的故事:主人公简·爱父母双亡,被有钱的舅舅收养,受到舅母和表兄的虐待,后被送到慈善学校度过悲惨的生活,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做了罗彻斯特的家庭教师。其间,与罗彻斯特思想上产生共鸣而相爱。结婚前夕,简发现罗彻斯特已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妻子,她毅然出走,四处流浪,在饥寒交迫中被里弗斯牧师兄妹收留。后发现里弗斯兄妹原是她的近亲,而她的叔叔死后曾留给她一笔遗产,简心中怀念着罗彻斯特,拒绝了牧师的求婚。当简·爱再回到桑菲尔德时,发现罗彻斯特的妻子放火烧掉了庄园并死于火中,而罗彻斯特为救妻子双目失明。小说以简·爱同经济破产、身体伤残的罗彻斯特结婚而结束。作者以流畅的文字,朴素的语言,坦率的创作态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真挚、细腻,心地纯洁、善良,善于思考,爱憎分明,自尊自强的女性,小说深刻揭露了慈善事业的虚伪性,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妇女摆脱男子压迫和歧视的要求。主人公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和社会的重负,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反抗精神,使作品成为英国小说中不朽的经典之作。1980年上海译。本文出版社出版了祝庆英的中译本。夏洛蒂一生创作了《教师》、《雪莱》、《维耶特》等多部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作者自己的生平和生活感受为创作基础,读来亲切自然。马克思将作者和狄更斯、萨克雷并列,称之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 《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原名《奥立弗·退斯特》,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小说,1838年出版。主人公奥立弗是个孤儿,在教会办的收容所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由于带头要求增加食物,被赶出收容所,来到一个棺材铺当学徒,但他不堪忍受老板的辱骂、殴打,逃往伦敦。幼稚的奥立弗又被一个小骗子带进了贼窝,被贼头逼迫行窃。一次行窃时被绅士布龙洛抓住,布龙洛出于同情决定收留他,但奥立弗在替布龙洛上街买书时又被小偷发现,再一次沦陷于贼窝。这时,收容所的一位老护士临终前告诉了女管事一个秘密:奥立弗的母亲给他留了一只金盒子,嘱咐她好好保存,将来交给儿子,但女管事见财起意,私留了金盒子。奥立弗同父异母的兄弟蒙克斯为了达到独占遗产的目的,找到女管事,拿到了金盒子。此后他又找到贼头,让他们折磨奥立弗,把奥立弗训练成贼,将来好坐牢、杀头,这样,他就可以侵吞奥立弗将要继承的遗产。此事被布龙洛得知,决定设法证实奥立弗的出身,挫败蒙克斯的阴谋。后来贼头被抓获并被判处死刑,蒙克斯也被迫远走他乡。奥立弗终于得到了父亲的遗产,并被布龙洛收为义子。小说通过奥立弗的遭遇描绘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尽管作者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设计了一个让奥立弗被有德行的资本家解救出来的结局,但表明了狄更斯对贫苦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所著的一部中篇童话。童话的主人公爱丽丝为了追一只穿衣服的兔子而落进了一个洞中。洞中是一个怪异的世界。她走进一个大厅,厅堂四周有许多门,大厅放着的桌子上放着一串金钥匙。她用当中一把打开最小的门,发现里头是一座花园。爱丽丝身体太大,钻不进去,伸手拿一瓶饮料喝了,她立刻变成了10英寸高的小人。桌子太高,她想拿钥匙开门,够不着了。她吃了桌下玻璃盒的一块糕,便一下长到九英尺,这下虽然开了门,可是九英尺的身子更进不了花园了。于是她急得大哭,泪水流成了一个大池子。这时穿衣服的兔子扔给她一把扇子,她拿起扇子一扇又变成了一个小人失足落进了泪池中。爱丽丝好不容易才游到岸边。她来到兔子家,喝了柜子上的饮料,才喝了半瓶,身体就胀得头顶着天花板,胳臂伸出窗外,她的腿太长了,给脚送礼物就只好通过邮局寄去,写上“爱丽丝的右脚先生收”。兔子赶忙扔糕饼给她,她吃一块,身体又缩小了,于是快快钻出门去,来到一片林子里。她吃了林中蘑菇,幸亏这回有蓝色毛毛虫的指点,使自己恢复到了原来的大小。爱丽丝走进了公爵夫人的家,这里她见到一只奇怪的阔嘴猫,它出现的时候,先出现猫的微笑,然后出现猫的头和身躯;消隐时,先尾巴不见,然后身躯不见,然后头不见,最后只剩下猫的微笑。

金银岛

金银岛

(又译《宝岛》)。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83年。这是一部海上探宝的惊险小说,作品描写机智勇敢的少年吉姆·霍金斯偶然从一个死去的店客比尔的遗物中得到一张海盗头子弗林特生前埋藏大批赃物的指示地图,便决定与乡绅特里劳尼和医生利夫西一起,出海去寻找。然而他们雇的船员,大部分是过去弗林特手下的海盗,这些海盗想让吉姆等人找到宝藏后再下手。经过复杂的斗争,海盗们终于被击败,吉姆等人获得了财宝,胜利返航了。此作情节惊险,故事性强,开后来航海探宝题材作品之先河。

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

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6—183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嘲笑了英国政治制度中所谓“自由”、“民主”的虚伪性,揭露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空虚与堕落的生活,反映了一些下层人民的苦难处境。作品写的是商人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三个朋友坐了四轮大马车从伦敦匹克威克俱乐部出发到莫国各地旅行,向俱乐部其他成员报导旅途见闻。在作者的笔下,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天真善良的资产者形象,他和他的朋友被描写成乐善好施的富人。他们对社会罪恶幼稚无知,在旅途中闹出种种笑话,他们受到骗子金格尔的欺骗,又劝服了金格尔改邪归正,匹克威克本人还受到女房东的诬告,恶讼师的敲诈以至被关进负债人的监狱。这部小说借助主人公的游历,展开的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幅长卷,重大的社会问题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被引进作品中来,负债者监狱里惨不忍睹的情景,尔虞我诈的法庭画面,以及伊登斯威尔的选举丑剧——资产阶级两党制的缩影,都如实地被描写着。这部作品发表后,狄更斯便由一个不知名的二十五岁的青年,一跃而为英国出名的作家了。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自传体长篇小说。高尔基著,1922年初动笔,1923年春完稿,陆续发表在1923年《红色处女地》杂志第2至4期上。胡明最早译成中文,1949年光明出版社出版,1950年光华出版社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1978年和1983年出版过陆风的译本。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最后1部。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自己的青年时代,描写了1884—1888年在喀山时期社会大学的生活。16岁那年,他抱着上大学的愿望,背井离乡来到喀山。幻想破灭之后,他不得不为生存劳碌奔波。在喀山的4年中,贫民窟、码头、面包房、革命青年的秘密小组成为他的“社会大学”。同革命青年的结识使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活动,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此期间,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了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他那时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但已经成长为积极探求生活真理的不妥协的青年。书中还描写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民粹派思潮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本书是高尔基十月革命以后完成的第1部重要作品,其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评论界的普遍肯定,被称为“俄罗斯文化中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