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乱世佳人)

飘(乱世佳人)

美国长篇小说。玛格丽特·米切尔著。1963年出版。先后被译成16国文字畅销世界。是美国出版史上最畅销的小说。销售纪录竟达1日5万册,第1年销售达150万册。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Mitchell,1900—1949),美国女作家兼记者。从1926年开始到1936年,用了10年时间写完了《飘》。这部长篇浪漫小说是以美国内战和原退出联邦的南方各州的改组与重新加入联邦的佐治亚州为背景,围绕郝思嘉的历险展开故事。郝思嘉是一个勇敢、任性的女孩。她的父亲杰拉尔德·郝乐是陶乐的一个大种植园主、爱尔兰移民。郝思嘉16岁那年爆发了美国内战,当时她正热恋着邻居卫希礼。当她得知卫希礼准备和他的表妹、温柔的玛莲纳·汉密尔顿结婚时,出于报复,郝思嘉嫁给了她并不喜欢的年青追求者、玛莲纳的弟弟查尔斯。而查尔斯正是卫希礼的妹妹卫韩娜的意中人。婚后不久,查尔斯便战死沙场,郝思嘉于是就住在亚特兰大,与查尔斯的姑妈百蝶小姐生活在一起。当时由于北方佬的入侵,亚特兰大城市被毁坏,人民财产遭洗劫。战后为了生存,郝思嘉在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挑起了家庭重担,维持着自家和卫希礼一家人的生计。她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着种植园的“生命”。她亲自下大田劳动,做手工活。为了弄钱付税,她与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结了婚。她用弗兰克的钱做起了木材生意,并强迫卫希礼作她木材作坊的主管。弗兰克为了给她雪耻被人枪杀。当时27岁的郝思嘉又嫁给了战争投机家白瑞德。白瑞德以他那与郝思嘉相同的品质吸引着她。由于郝思嘉的自私和对卫希礼的错误爱恋毁掉了白瑞德对她的爱。白瑞德抛弃了她。而当玛莲纳死后,卫希礼又拒绝接受郝思嘉的怜悯,此时郝思嘉才意识到白瑞德才是她真正爱恋着的人,然而已为时太晚了。

小王子

小王子

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00—1944),一生以驾机飞行为职业,1944年在一次执行空中侦察任务时失踪。1943年,他流亡在纽约时写成并出版了一部“文学水准很高,却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透彻理解”的童话作品《小王子》。童话书的扉页这样写着:“我请求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即献给他的犹太朋友雷翁·威特尔的。他的这部作品迥异于过去他的所有作品,不再那么庄严、那么紧张,仿佛是一次恬静的憩息。圣—埃克絮佩里在童话中有意识地追求着一种超越人的生命的价值。他以为爱和友情是高于一切的。《小王子》艺术地也是明确地体现着这种追求。小王子从外星球来,他曾先后访问过六颗行星。第一颗行星上住着一个可笑的权欲迷,第二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虚荣迷,第三颗行星上住着一个酒鬼,第四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贪婪的商人,第五颗行星上住着只容得下一人的灯夫,第六颗行星上住着一个不知海洋、山脉为何物的地理学家。爱和友谊往哪里寻觅?童话尾段出现的狐狸透露了底蕴:“爱和友谊就应在你身边寻觅。珍惜一切美好事物,努力把好的变得更好,这样你就会感到幸福。如果你使别人的心感到亲热,那么你对周围的存在都不会感到空虚。”这部童话仍没离圣—埃克絮佩里的总体风格:形象新奇、丰富多采,语言纯净,格调明快,情操高尚,思绪富于激情和诗意。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凡尔纳的以格兰特船长及其儿女为主线的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发明者。他在海底进行巨大的科研工作。但这并非他的唯一目的。他同时在海洋深处寻找自由和躲避他的政敌。他把在洋底发现的宝贵财富赠给被压迫并为真正的生存而斗争的人们。和尼摩船长同游海底的还有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最后到达挪威港口。《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是由阿龙纳斯讲述的。这部名著使读者对奇妙的海底世界罕见的海生动植物等等,有所了解,而且由于叙述生动,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名人传

名人传

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作品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坎坷一生,赞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真实地描写了他们的外貌以及性格中的缺陷,这样不仅不会损害他们的光辉形象,反而使人们觉得更亲切,更崇敬。作者着重表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所经历的人生磨难,以及他们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贝多芬的音乐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他的困难几乎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经常受到小人的嫉妒和怨恨;托尔斯泰甚至被开除教籍。虽然他们都受到了社会最冷酷的对待,但他们并没有对人类社会失去信心,而是用毕生的精力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受到人们的景仰。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国法布尔(Jean Henri Fabre,1823~1915)著。法布尔出身贫寒,自学成才,早年曾在小学、中学任教,热心于科普写作,31岁时取得生物学教师资格,并决心把昆虫研究作为毕生事业。56岁时脱离教育界,买下一块田园隐居,以全力进行昆虫生活的观察、研究和有关写作。1879~1907年陆续出版的本书(10卷),即为他这一长期工作的主要成果。本书基于法布尔的观察和研究,用优美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述了昆虫(主要是膜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昆虫的本能和协调性、生物进化论、动物心理等都有比较深入的论述。虽然本书反对进化论,但它却受到了达尔文的尊重,达尔文在自己的书中还称法布尔为“伟大的观察家”。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

长篇小说。凡尔纳著。作于1873年。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笔调幽默轻松,在故事的阅读中,读者虽然免不了不时地替主人公福克先生担忧,但又可以惬意地饱览世界各地的风情民俗、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它的成书时间是1872年,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一部名作。小说叙述英国人福克先生与朋友打赌,立誓在80天内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对此摇头不信。福克为实践赌誓,冲破重重险阻,有时乘马车,有时骑大象,有时则改乘套帆的雪橇,极尽人类智慧。一路上,由于仆人路路通的莽撞、旅行指南的不确切、对某些国家风俗习惯的不熟悉,福克曾遇到很多意外的障碍,最令人生厌的是,一位密探怀疑他是抢劫一家银行的主犯,在旅途中寸步不离地监视,无形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福克的绊脚石。所有这些,都被福克机智而巧妙地应付了过去。旅行中,福克虽时间紧张匆促,但却不失其优雅风度,处处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印度他救出一位年轻的寡妇,回到伦敦后,她成为福克的妻子。福克本以为自己晚到了24小时,但情急中他忘记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圈,正好在时差上节约出24小时来。他的如期而至使俱乐部成员大吃一惊。

神秘岛

神秘岛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凡尔纳的以格兰特船长及其儿女为主线的著名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因隐居荒岛上的神秘人物——尼摩船长而得名。作者幻想在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建立理想社会,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强暴,人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过着幸福的劳动生活。这个地方被命名为“林肯岛”。一日,有4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小孩,乘汽球飞来“岛国”。他们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参加者,是北方人,为南方所俘虏。他们和“鹦鹉螺号”的老船长尼摩,在远离人烟的“理想之岛”上度过了四个劳动紧张而收获甚丰的年头。后来他们登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驾驶的“邓肯号”,离开“林肯岛”,返回美国。这些“岛民”在有才华的工程师和发明家史密斯的领导下,开始一种欣欣向荣的“农业群体”生活。

忏悔录

忏悔录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的自传,记载了他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彼得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写于1781—1788年。这部自传可说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平等社会、为维护“人权”而斗争的记录。书中,卢梭满怀感情讲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历史人物又给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使他受到了沾染和损害。卢梭历数了他儿童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平。他愤怒地揭露那个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与腐朽。这部自传名曰“忏悔”,实是“控诉”。另一方面,他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作者站在人性论的立场,把自己作为“人”的一个标本来进行剖析,对自我进行热烈的赞赏,表现出鲜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个性。自传既表现了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也暴露了资产阶级个性的本质。

忏悔录

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奥古斯丁是古代基督教主要 作家之一,基督教神学的大师。他的思想在天主教和基 督教中都有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也可作为奥古斯丁的 自传看,书中不仅记述了他的思想转变经过,也表达了 他对重大神学问题和哲学问题的看法。本书中文本根 据巴黎“文学”出版公司1926年版译出,商务印书馆 1963年出版,1981年第2次印刷。《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 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作者本来着 重后一层含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 主的歌颂。但世人一般注重了前一层含义,因此我国过 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 另一名称。本书共13卷,以内容而言,分为两部分,卷1 至9卷,是记述作者出生至33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 卷10至卷13,是写作者写此书时的情况。本书写成的 年代大约为公元400年左右。第1卷,除歌颂天主内容 外,记述初生至15岁的事迹。第2、3卷记述青年时期 及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第4、5卷记述赴米兰前的 教书生涯。第6、7卷记述思想转变过程,第8卷记述一 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第9卷记述皈依基督 教后至母亲病逝时一段事迹。第10卷分折写本书时的 思想情况。第11、13卷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 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作者在 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 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 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茶花女

茶花女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玛格丽特在爱情与疾病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她生前特别喜爱茶花,人们叫她茶花女。她死后,墓碑下也堆满了茶花,这是唯一获得她真正爱情的青年阿芒放置的。阿芒曾怀着纯洁的爱迷恋过堕入娼门、不能自拔的玛格丽特。他在玛格丽特生病时百般关照,充满怜惜,因此深深打动了一向被阔佬们当作玩物的玛格丽特。二人真诚地相爱后,供养玛格丽特的老公爵停止了供给她一切费用。债主们纷纷上门逼债,为了还债,她卖掉了马车、披肩、首饰,决心和风尘生涯一刀两断,过新的生活。阿芒的父亲闻讯而至,他责备阿芒玷辱了门楣,但阿芒拒绝了父亲要他丢弃玛格丽特的要求。此后,玛格丽特突然不辞而别,阿芒以为她贪恋富贵而变心,便千方百计羞辱她,写匿名信辱骂她。饱受精神苦痛的玛格丽特含恨而死。阿芒从她的遗笔中得知,是父亲为了自己家庭的体面硬逼玛格丽特重过卖笑生涯的。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他将小说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获得更大成功。此后,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编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小仲马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先驱者,还创作有《半上流社会》、《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剧作,以其真切感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而著称于世。《茶花女》早在1898年就由林琴南介绍到中国,1980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振孙的中译本。